走进开曼群岛
走进开曼群岛
Welcome to Caribbean! 欢迎来到加勒比!
这是电影《加勒比海盗》中的一句经典台词。
从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以来到17世纪,加勒比的开曼群岛海域是欧洲大陆的商旅舰队到达美洲的必经之地,当时的海盗活动在此非常猖獗,不仅攻击过往商人,甚至包括英国皇家舰队。
早在1960年代,最先出现在美国加州的迪士尼乐园。作为其中一个景点。游客可以乘坐在水上漂流的机动船,进入室内看不同的布景。
2003年,好莱坞根据迪斯尼乐园这一景点和题材拍摄了电影《加勒比海盗》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其票房收入超过6.5亿美元。 2004年该影片获得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影片中由好莱坞著名影星约翰尼.德普扮演的杰克船长一角几乎在美国家喻户晓。 近年来,Akella公司还推出了加勒比海盗系列单机游戏。
开曼群岛为英属海外领地,仅6万人口、260平方公里。开曼群岛由一大岛与二小岛组成,大岛称大开曼(Grand Cayman),首府为乔治敦(George Town),它是我们的游船停靠的旅游之地。 我们的游轮由于吨位太重所以只能远远地停靠在远离乔治敦港口再由小船将我们载到港口。岛上到处飘扬滴是大英不列颠的旗帜。
大陆和台湾民众中许多人第一次听说加勒比海的开曼群岛,还是从台湾政府审判陈水扁贪腐案时听说的,因为陈水扁家族洗钱竟然洗到了这个天涯海角的岛上。
哥伦布1508年前发现开曼群岛时记载见有许多海龟,及至16世纪英国人登岛时更以土语“鳄鱼”的发音“开曼”而命名。
当时很难想象这个当时满是海龟和鳄鱼的加勒比海荒岛,如今竟会成为世界第四大离岸金融中心,享有与纽约、伦敦、东京、香港等国际著名金融中心几乎等同的声誉,更以全球最富盛名的“避税天堂”、“洗钱重镇”扬名于世——也可称得上“臭名昭著”吧,呵呵。
但仅从这只有几万居民的城镇街面上还真看不出来它的显赫的国际金融地位。根据百度和维基上披露的资料,在开曼岛注册营运的银行与信托公司近350家,保险公司近950家,共同基金约一万两百家;全球排名前50大银行,八成相中开曼,多在开曼的乔治敦开设常驻机构。
但作为一个旅行者,乘岛上的旅游车从乔治敦市镇穿经而过,你真很难感觉到它作为称全球金融业密度最高地区的气氛。
在开曼岛开设的来自各国的金融机构及各大公司办事处,隐藏在海滩边的绿荫丛中宾馆饭店中。 它的许多国际著名的金融公司大多深藏不露。
漫步在乔治敦街头,虽然这个弹丸之地的城镇并无现代高楼大厦的林立,但处处可见世界级的大品牌商品。瞧,这家店便是世界最著名的法国珠宝品牌店卡地亚(Cartier)。不是外面飘滴旗帜,偶还真的看不出来呢。
前些时候网上盛传《俏江南》董事长张兰移民海外并改变国际的问题,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 看香港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有人称张兰是把自己国籍迁至加勒比某“岛国”上,我不清楚张董事长是不是就落脚到这里。
资本总是奔着利润最大化方向而去的,在开曼岛设立境外公司规范与限制极少、隐密性及安全性极高、没有公司税、资本利得税、所得税、财产税等,几乎是无税之地。这使得开曼岛成为世界境外金融的乐土,全球各大金融财团、各大公司竞相把此地作为“避税天堂”,致使不法洗黑钱活动猖獗。受到国际防制洗钱组织金融行动小组(FATF)、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等的压力,自2000年以来,开曼开始“改革”金融法规,承诺增加金融运作透明度与信息交换,以配合反洗钱行动,并加强金融规范。但其“境外避税天堂”和“洗黑钱”中心的恶名依然未减。
哎哟喂,俺只是个过路的游客,操这个心干啥!?咱来就是玩的,寻开心的不是?